首页-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2019-10-18 15:18:02 来源:本站原创

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干货合集(五)

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文明融合、生活变迁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隆重举行!第五场干货合集来了!

 


1.png

 

赵丽芳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以《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困境与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介绍了今年中央民族大学完成的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实地调查情况。该调查选取了四川、西藏、贵州、内蒙古等10省(自治区)7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调查点,部分地区采取可得样本、典型样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和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全样本实地调查了2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调查问题有: 民族地区县级  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与功能、建设模式和系统搭建情况。 

赵丽芳教授首先梳理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自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5个规划文件,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体增速明显,赵丽芳教授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融媒体中心为例,从先行建设、初步推进和框架搭建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赵丽芳教授认为,县级融媒体建设中重视“融”与“合”,“融”更多体现在理念与路径层面,“合”更多体现在规范与标准层面。在调查中发现的两个大层面问题,一是在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迷茫与焦虑,这种迷茫、焦虑集中体现在定位功能、资金、技术、人事要素的配置与重组等多方面,如何“融”与如何“合”缺乏理念与路径指导;二是民族地区区情、县情差异性远远大于非民族地区的生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态严重制约着融媒体中心的系统建构。

赵丽芳教授认为,“长兴模式”在民族地区很难复制。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应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中“合”的标准要求,对功能与定位、运营模式、技术平台进行规范指导,再结合区情县情进行具体建设。

 

2.png

 

刘明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刘明洋以“关于物质媒介的理论想象”为题作了主旨汇报。作为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他把“媒介即世界”和“万物皆媒”做为两个前提。其中,媒介即世界这一前提中的“世界”包括了人类世界、自然世界和心灵世界,与之对应大众媒介、自然媒介和心灵媒介。再者,“万物皆媒”这一前提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性认识。对于这一共识的解释,刘教授说:“任何物质都是一种媒介,比如物质的生产方式、存在方式可能就是以媒介的方式存在。”第二,任何一种传播都有物质形态。即使是数字化传播,数字、信息本质上也是一种物质。第三,媒介关系构成物质关系的根本方式。

基于上述两个前提,刘教授提出了三个可能性影响。媒介与知识层面,知识生产与传播一直是媒介的核心功能。对物质媒介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自然媒介知识体系、大众媒介知识体系和心灵媒介知识体系,它们可能构成未来物质媒介研究的三大知识体系;媒介与技术层面,技术是推进媒介革命的重要因素,技术本身也是媒介。技术是物质媒介得以变革、作用的根本。刘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以人为中心;物联网时代,以物为中心;智联网时代,以机器为中心。媒介与实验层面,基于发现而不是验证的实验,将成为媒介研究的关键。在质化、量化研究之上,实验方法将作为媒介研究的基础方法。将物理、心理和医学实验等相关成果,与媒介研究关联。刘教授相信,未来将建立适用于媒介研究的独立的媒介实验体系。

 

3.png

 

程丽红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丽红教授以“关于建构新闻传播学史史料学”为题做出演讲。程教授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影响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新闻传播学长期被视为应用学科,“新闻无学”的争议困扰本领域的学术发展;再者,新闻传播学学术创新过度依赖西方理论与范式创新;另外,本体意识淡薄是制约新闻传播史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障碍。

凡是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应具备相对稳定的史料学基础。新闻传播史史料学使新闻传播史真正融入历史学,实现学科化、专业化,亟待建构新闻传播史史料学。新闻传播史史料学与众不同的内容,应建立在有关新闻传播的历史史料及史料方法论基础之上。

目前,新闻传播史史料学尚在初级的整理阶段,学科体系的建构尚未形成自觉。程教授指出了当前新闻传播史史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史料整理系统性和完整性欠缺、研究方法论不足、理论建构亟待拓荒。

 

4.png

 

郑亚楠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新闻传播理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演讲,分别从“新时代的释义、问题的表现和原因、面临的挑战、面临的转型”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探讨和分析。郑教授指出,新时代新闻传播理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二,其一是试图通过理论话语的建构解释普遍的媒介现象;其二是学科的封闭。对象失控、失去依托、新的研究路向的出现是新时代新闻传播理论面临的挑战。郑亚楠教授还对新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关注当下现实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空谈理论,因为媒介理论最终是对社会的态度;二是要打破狭隘的学科限制,关注媒介现象与其他文化现象的深层关联和同构关系。

 

5.png

 

杨琳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以《传播与文明融合:基于丝绸之路文化融合的考察》为题发表了演讲,着重从“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从汉唐长安看融通路径与效果”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杨教授首先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交流之路,一条科技交流之路,一条宗教交流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一条多元文化融通之路。随后,杨教授就

“丝绸之路与西安”展开了详细探讨,围绕西安的人文历史、历史遗存等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最后,杨教授就本题带来的启示进行了阐述,一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标本”,现实意义在于其通过文化相通实现了“民心相通”;二是在“文明冲突”、“文化冲突”甚至逆全球化背景下,“传通”显得更加重要;三是依托大传播思维,现代背景下文化融合的传播路径研究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6.png

 

石磊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是满足于使用价值,而是意义与快感的消费。大众媒体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兴起和消费文化的发展。如今,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开始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出现了体验式消费、绿色消费、个性化消费、定制消费等新的消费形态。自媒体、媒体融合、VR、大数据等新媒介的使用,推动了新消费主义的形成。

新消费主义与传统的消费主义相比,在时代背景、消费心理、消费准则、消费动力、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征。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经济是新消费的体现。共享经济与新消费主义互助互利,而新消费主义与共享经济还可以联袂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共享经济可以助推新消费主义的流行,同时新消费主义可以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媒介对新消费主义的推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媒介可以带来消费新的体验,2、新的媒介可以拓展网络消费新人群,3、新媒介可以推动消费的理性回归,4、新媒介带来消费逻辑的转变。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消费1.0是通过实体店消费,消费信息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消费2.0是2008年以后随着淘宝、京东等的崛起,消费从线下变成线上;消费3.0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以两微一抖的崛起为代表,尤其是直播和社交电商的发展,社交化是其重要特征。消费1.0到2.0,消费渠道从线下到线上,但都是人找商品,消费3.0变成了商品找人,具有了全新的特征和新的场景体验,有了新渠道、新媒体、新产品,“爆款+直达消费者”成为消费的新路径,流量具有了重要意义。新消费的核心是人,而非商品。

新消费对媒介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出口、投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消费具有了重要价值。通过新的媒介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和应用,引导消费、推动消费,具有了现实的重要意义。

 

7.png

 

金星  云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系系主任、教授

金星老师的《信息流(程序化)营销:对广告新业态统计范式的思考》

他对中国广告产业现状做出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个判断:广告产业的结构性转型。第二个判断:广告产业的统计范式失效或部分失效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当然,失效的问题还有其它宏观因素,比如国民经济行业划分问题和广告产业的特殊性问题。

互联网技术给广告产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根本性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加速对广告业的优化和重组。

1、广告媒体的结构性调整 

2、数字营销行业发展迅速 

市场规模的概念,由“媒介收入”范式转变为“广告主广告支出”范式 。从源头上把握由广告主广告花费所形成的广告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并避免盲目追赶纷繁复杂且正处于高速变化中的广告新形态与新业态,是当前最具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广告市场统计范式。

 

8.jpg

 

文字 /杨可、姚双兰、周子玉、周瑶

图片 /高天旭

排版 / 周瑶 姚双兰 杨可  

审核/ 金强